陸寄居蟹討論區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2662|回復: 105

2020第一次嘗試繁殖(灰白、凹足)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6-29 23:03: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oward 於 2020-6-30 02:44 編輯

從去年底開始思索繁殖一事,趁現在國中畢業暑假來嘗試希望能回饋大自然(詳細內容繁殖後不論成功與否會寫成紀錄文)
凹足:6/11釋幼~6/29 已經19天幼生所剩不多,應該已經第四期,可能因釋幼不順利造成幼生本身就不多,之後又發現凹足蚤狀幼生活力不太好且體型較小難以捕捉滋養過的豐年蝦,故只能用剛孵出的豐年蝦無節來餵食,可能是長期缺乏不飽和脂肪導致營養不良陸續死了滿多幼生!
灰白:6/23釋幼~6/29已經7天,幼生每日死1~4隻,灰白蚤狀幼生活力較好且釋幼順利幼生總量多,體型較大可容易捕捉滋養後的豐年蝦,故一直餵食滋養後的豐年蝦,但今天發現很多退殼後殘留的殼(像透明蝦殼似的)也發現今天死約10隻,可能已經進入第三期(?),但今日死亡數目較多,懷疑是脫殼造成,是否脫殼後因營養不良而死或是脫殼失敗,想請教C聖大有沒有觀察到類似的情況,看前三次繁殖紀錄均有提到在第四、五階段死亡激增,是否也在脫殼後不久死的,是正常的現象還是有方法可以改善?感謝
以下是6/26拍攝的灰白蚤狀幼生照片(不好意思照片畫質不是很清晰,請見諒)







 樓主| 發表於 2020-12-13 14:3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補上大眼幼生缸
發表於 2020-6-30 05:53:39 | 顯示全部樓層
{:7_253:}{:7_253:}{:7_253:}
太棒太棒了了,多年來除了洪吏院、dindin5487大有在討論與研究外,終於又有人著手研究了,而且你才國中畢業,真的非常難得,我就依照你的文字順序回覆吧
1.第4、5期與比第1至3期相比,大小差異很大,應該看的出來。
2.滋養的豐年蝦因離孵化較久,已經比較大、活力較佳,建議可以先用冰藏法(淺盤裝海水放冰箱冷藏數小時)活動力降低後再餵食。
3.至於你說的4、5期死亡激增,是我每年都遇到的問題,我是朝向營養不足與脫殼干擾兩個環節去想、去改善。營養部分除了餵食滋養豐年蝦外,另外使用比較營養的橈足類當餌料以及加入螺旋藻水去改善。脫殼干擾的部分比較麻煩,過往洪吏院大是建議不要裸缸,使用假水草,這讓我2012年有成功,但我2016、2017大規模成功時又沒有用假水草,且我去上水產養殖課程時詢問教授,教授也認為假水草的效益不大,所以我最近幾次都沒有再使用。目前我是加強循環水流,使幼生不要過度聚集以免脫殼相互干擾,但這是否是正確作法,我還在實驗。
有什麼想法非常歡迎討論


 樓主| 發表於 2020-6-30 10:19:14 | 顯示全部樓層
c聖 發表於 2020-6-30 05:53
太棒太棒了了,多年來除了洪吏院、dindin5487大有在討論與研究外,終於又有人 ...

感謝C聖大撥時間來回覆,令外想請教2016、2017年大規模繁殖時死亡個體也是一隻隻吸出嗎?
發表於 2020-6-30 12:13:13 | 顯示全部樓層
Howard 發表於 2020-6-30 10:19
感謝C聖大撥時間來回覆,令外想請教2016、2017年大規模繁殖時死亡個體也是一隻隻吸出嗎? ...

呵呵,果然是內行人,一問就問到重點。什麼換水、餵食都還好,清除死體工程才是要真正人命的{:6_182:}

分離活體跟死體一直是繁殖工程最耗時疲累痛苦的地方,歷年我確實都要利用趨光性+一隻隻吸出,但最近我找到比較方便的方式,雖你我的缸不太一樣,但你可以試試:

1.我先開大循環水流,大約15分鐘後,死體(夾雜活體)跟廢渣會集中在缸的某區
2.關水流,拿手壓式吸水幫浦(不要用電動的會攪死幼生)吸起那些廢渣,出水口拿56網目+300網目濾網承接,56網目會接住幼生死體(含活體)
3.將56網目濾網的東西以海水沖進透明方盒,拿led電源燈(或手電筒)放在透明方盒一角,然後關掉房間燈呈全黑狀態。
4.10分鐘後再來查看可以看到活體幼生都會全部集中在光源那側,這時拿虹吸管吸起活的幼生放回缸內就可以了。

注意不要一放燈源就開始吸活體幼生,因為這時活體幼生還不會全部到光源一側,建議10分鐘以上再來看。
以上透明方盒、手壓式吸水幫浦、led電源燈在一般露天賣場(小北之類)都有賣,而且便宜,給你參考。

發表於 2020-6-30 14:05:56 | 顯示全部樓層
希望Howard也會成功.

題外話, 想起了某個叫鬼小虎的蟹友, 自已被批評養蟹太多時, 他說過問問繁殖陸寄居蟹的人, 繁殖時死了多少隻, 這些說話.

所以如果繁殖的人有被批評, 請不用理這些人.
 樓主| 發表於 2020-6-30 15:32:50 | 顯示全部樓層
c聖 發表於 2020-6-30 12:13
呵呵,果然是內行人,一問就問到重點。什麼換水、餵食都還好,清除死體工程才是要真正人命的

...

真是個好方法材料我都有,我待會來試試!感謝C聖大分享自身經驗,不然數量一多真的會瘋掉
 樓主| 發表於 2020-6-30 17:38:07 | 顯示全部樓層
今日死了四十幾隻
發表於 2020-6-30 19:55:11 | 顯示全部樓層
Howard 發表於 2020-6-30 17:38
今日死了四十幾隻

第一次嘗試繁殖,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建議有養到大眼幼生階段就算100分了。
發表於 2020-7-1 16:28: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聖 於 2020-7-2 09:29 編輯
tonycoenobita 發表於 2020-6-30 14:05
希望Howard也會成功.

題外話, 想起了某個叫鬼小虎的蟹友, 自已被批評養蟹太多時, 他說過問問繁殖陸寄居蟹 ...

在大自然中
寄居蟹洗卵後能夠成功上陸的機率其實不見得比人工繁殖高
畢竟大自然變數多天敵也多
不然就不需要產那麼多卵了

倒是每一隻能夠成功上陸的蟹都得來不易
把這些上陸後的蟹飼養在狹窄不適當的地方
這才是罪過啊




發表於 2020-7-2 09: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Howard 發表於 2020-6-30 17:38
今日死了四十幾隻

凹足幼生體型大小問題最近無法回覆了。昨日凹足竟把幼生產在產房的淡水盆裡全體陣亡(淡水盆也只有拇指那麼大....),要等到下一次成功抱卵且洗卵了
發表於 2020-7-2 09:36:37 | 顯示全部樓層
ryoo 發表於 2020-7-1 16:28
在大自然中
寄居蟹洗卵後能夠成功上陸的機率其實不見得比人工繁殖高
畢竟大自然變數多天敵也多

這人的事我就懶得多說,有時一些熱心蟹友會私下給我臉書的資料,看了都猛翻白眼。
其實大家都會有公評,只是想不想講出來罷了。
這就要靠諸位有在fallow那些臉書社團的飼主適時發揮一些道德勇氣了。

發表於 2020-7-2 10:07:37 | 顯示全部樓層
c聖 發表於 2020-7-2 09:10
凹足幼生體型大小問題最近無法回覆了。昨日凹足竟把幼生產在產房的淡水盆裡全體陣亡(淡水盆也只有拇指那 ...

https://youtu.be/uALyc2Zkr5c

影片主角為上次排卵完被我抓出來嚇到的那隻,在淡水盆"洗"卵,卵期6/21-29,因此應該為流產。

雖然模糊但可以看到動作不像一般正常洗卵的樣子,比較像是從側面把卵清理出去。

剛好前幾天有另一隻母蟹在海水盆洗卵,動作就很正常。

此外,在淡水盆的這批過了七小時後並沒有發臭,大部分是比較小且有黑點,應該都是已發育的卵。少數幾顆膨大且無黑點,我猜這些是壞掉的卵,可能因此才整批洗掉。

c聖大的環境還有特製的洗卵區,母蟹搞錯的機會應該又更小。所以有沒有可能產在淡水盆其實是母蟹刻意的?
發表於 2020-7-2 12:01:55 | 顯示全部樓層
outrunner 發表於 2020-7-2 10:07
https://youtu.be/uALyc2Zkr5c

影片主角為上次排卵完被我抓出來嚇到的那隻,在淡水盆"洗"卵,卵期6/21-2 ...

可惜影片解析度有點模糊比較不清楚,以outrunner一貫的超高水平,解析度似乎少了一位數?
我遇到下在淡水盆的卵,幼生都會破卵而出,但遇水即亡,下班後聞到都是極臭無比。下在淡水盆通常也是屆臨洗卵日的前一兩天或當日,沒想到產房那麼大的海水區,卻特意下在小小的淡水盆,實是無法猜測母蟹的想法阿。
發表於 2020-7-2 13: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c聖 發表於 2020-7-2 12:01
可惜影片解析度有點模糊比較不清楚,以outrunner一貫的超高水平,解析度似乎少了一位數?
我遇到下在淡水 ...

那個是監控畫面再裁切。很多行為也是24小時監控先拍到,從中了解他們的習性,然後才能提升拿相機等待的成功率。

不知道下在淡水盆的比例有多高?不過既然有這樣的風險,不如產房淡水盆改以濕棉花或是濕沙取代,也就是淡水盆裡填沙高過水面,如此寄居蟹還是能喝水,如果這樣還洗卵的話八成就是他不要那些寶寶了。

或是以含水量高的食物取代。野外觀察在十幾天沒下雨又乾燥的地方,寄居蟹會取食火龍果莖。雖然他們本來就會取食多肉植物,但還是很好奇在那樣的條件下的主要淡水來源,也可能是露水。
發表於 2020-7-2 15: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Howard 發表於 2020-6-30 17:38
今日死了四十幾隻

我一直覺得最大問題是我們還不夠清楚蚤狀幼生在每一期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如果知道原因,就有機會去思考、去對應。究竟是出自食物不足?環境不佳?還是病菌造成?亦或是添加了不該添加的飼料、食物、藻類?

可否請Howard檢視一下死體是呈現橙色還是白色?
像我的蚤狀幼生死體,橙色與白色都有,白色代表沒吃到東西死亡,橙色代表已經把豐年蝦吃了,但仍會死亡。
 樓主| 發表於 2020-7-2 18:52:05 | 顯示全部樓層
c聖 發表於 2020-7-2 15:07
我一直覺得最大問題是我們還不夠清楚蚤狀幼生在每一期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如果知道原因,就有機會去思 ...

我也是觀察到白色和橙色死體都有,其中橙色佔多數!我也有想到白色死體可能是吃不到食物死亡,所以最近有做了幾個改善的動作,例如:餵食時調整水流量至幼生能容易捕捉食物及不至於讓幼生沉在水底的速度,直到睡前再調強一些(避免沒注意讓幼生沉底與累積在同一處)、睡前放多一些食物避免食物不足!食物是等鞭金藻、擬球藻粉水滋養的豐年蝦,之前有餵過蛋黃粒但污染蠻嚴重且會卡在細目網之後就沒再餵。之前有在網路上看到介紹螃蟹一生成長圖,就有寫到第四、五期會沉在離海岸較近的水底捕食,有沒有可能這時需要的環境又和一~三期不同,我想可能密度也是個問題,這都是以我第一次嘗試不專業的想法思考,有不合理之處還請糾正。今天第十天觀察到少數灰白蚤狀幼生比大部分的幼生體長、腹部都要大一倍,應該是進入第四期但今天死亡數目攀升
發表於 2020-7-2 19:39:29 | 顯示全部樓層
Howard 發表於 2020-7-2 18:52
我也是觀察到白色和橙色死體都有,其中橙色佔多數!我也有想到白色死體可能是吃不到食物死亡,所以最近有 ...

跟你討論都是拳拳到肉的實戰,真是爽快。吃不到食物的改善倒是比較容易去思考,我的作法跟你類似:
1.增多豐年蝦孵化量(也易致水質惡化)
2.餵食時關掉水流
3.利用豐年蝦與蚤狀幼生都具備的趨光性,去引誘雙方重疊在同一區域
4.也有看過利用減少水體,造成豐年蝦可逃竄的空間變小,而增大蚤狀幼生補食機率的方式。
蛋黃粒不好用,前些年我已經放棄使用。我的豐年蝦是無節跟滋養兩種同時餵,滋養有用滋養液與濃縮角毛藻及濃縮擬球藻去滋養。

除了歷年參考繁殖大閘蟹的書籍跟文章外,這兩年我都有去水產試驗所學習蝦類繁殖的各項技術,這些甲殼類養殖理論上是共通的,但不知為何我自己引進來嘗試之後反而看不到成效,也許陸寄居蟹繁殖另有自己獨特困境而需克服之處。不知你有無看王芳琳綠島椰子蟹繁殖的論文以及網站的資料?那邊也是臺灣少有的陸寄居蟹人工繁殖專文(臺灣專講陸寄居蟹人工繁殖的文章檔案,連我在內的話,目前我也只數到5個),她的養法是用百來個量杯去分開蚤狀幼生降低密度,這種作法雖有效但不適合一般嘗試人工繁殖的飼主。
至於你說的蟹類第4、5期會沈降到水底捕食乙事,這我沒聽過,不過也是一個有趣的觀察方向。另不知你有無觀察到與我一樣的觀察點:
1.日間蚤狀幼生容易潛藏在缸的底部
2.剛出生的蚤狀幼生會四處彈跳,過一天之後就會比較安分的游泳
 樓主| 發表於 2020-7-2 22:17: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oward 於 2020-7-4 22:07 編輯
c聖 發表於 2020-7-2 19:39
跟你討論都是拳拳到肉的實戰,真是爽快。吃不到食物的改善倒是比較容易去思考,我的作法跟你類似:
1.增 ...

我也非常高興能和您討論,那篇論文去年底準備時有在國家圖書館網上看過簡介1.我的觀察與您相反,反而是白天有燈似乎有趨光性比較不會有沉底,晚上關燈才會有大量沉底2.真的,第一天會像孑子般的彈跳,第二天開始會慢慢安定下來。令外想問您有用過螺來清缸子殘渣嗎?
 樓主| 發表於 2020-7-3 21:06: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oward 於 2020-7-3 21:08 編輯

灰白:第四期











發表於 2020-7-5 04:06:45 | 顯示全部樓層
Howard 發表於 2020-7-2 22:17
我也非常高興能和您討論,那篇論文去年底準備時有在國家圖書館網上看過簡介1.我的觀察與您相反,反而是白 ...

看起來已經第四期了,第一次嘗試就有此成果,實在很棒。且國中畢業就知道上國圖找論文,真是不簡單啊.....我沒有用螺來清缸,因我的缸可能不適合。
另想請問:
1.海水是天然海水還是人工海水?使用前有無消毒?
2.擬球藻、等鞭金藻是從哪裡買來的?(大洋藻類?)
3.豐年蝦有無先去殼?還是直接孵?

4.第四期幼生照片(第3、4、5張)中有些橘色圓球形物體是否是去殼豐年蝦?
5.除了(滋養)豐年蝦外,有無給予幼生植物性餌料,例如藻粉或藻水?
6.有無使用假水草?

抱歉,問了很多,畢竟多年來實在是太少遇到同道中人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陸寄居蟹研究室

GMT+8, 2024-11-23 17:51 , Processed in 0.0080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