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寄居蟹討論區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hope

橙紅的報告(未經證實,不定期發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11-7 21:37:4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的橙紅寄居蟹在淺海水帶進行換貝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BGR4dg804g
這片是還未腹曬時拍的,現在更赤紅。
hope 發表於 2009-11-7 15:44


食物(蘋果)放在淺水區會否不太好!?!?!
發表於 2009-11-7 21:45:43 | 顯示全部樓層
報告15

誤解:
橙紅不下水的原因:
1.海水不新鮮
2.海水太泠
3.水太深
4.陌生

沒有這些原因牠是會下水爬去遊玩、泡浸及覓食,其中較喜歡黑夜進行。日間只要合乎條件都是自由活動,我貼出的照片是海水深了些, ...
hope 發表於 2009-11-7 21:02


hope大的缸好像也沒有好的脫皮環境, 個人覺得乾沙帶的範圍不夠大.

另外, 如hope大這樣判斷C聖的橙紅死因, 那hope大之前死亡的灰白是甚麼原因!?
發表於 2009-11-7 21:58:36 | 顯示全部樓層



與之前的圖相片, 感覺沒有分別.

反而倒想看看牠的底部顏色, 因為hope大說'蟹底白色部份與蟹爪,竟然慢慢由白色轉為紅'.
 樓主| 發表於 2009-11-7 23:12:06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是轉深紅了!
之前post的有做退霞效果。
全部相片做退霞給你看。
此外蘋果是之前未改建隨便放的,之後已放在乾沙膠片上。







 樓主| 發表於 2009-11-7 23:28: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ope 於 2009-11-7 23:30 編輯

首先我沒有打算批評誰的蟹誰的死因。豈敢!
我的灰白是沒有設立乾沙帶,並且在脫皮時被橙紅殺掉,或因驚嚇而自刎,這點我同意的.......
因為那其時我只是用淡水,加上沒有遮蔽處。

但我提出的報告10,依然不變:

「報告10:關於遮蔽物C聖的想法,我幾乎一時三刻也說不出話來,但我在反覆思量,我的意見是這樣的。

1.除了散熱以外,陸寄居蟹因為要在岸上長時間覓食,故此日間要躲避天敵發現,故此日間留在草叢和石頭下躲藏,以減低海鷗和其他海鳥覓食。並且在夜間進行覓食,尤其牠的視覺極為良好便可證明。

2.同類互監視與殺害:明顯地,在同等大小的寄居蟹是互相是「暫時和平共處的」,但是在一羣寄居蟹在飼養缸內,便出現互相猜疑和畏懼,而尋找躲藏物。

我發現觸立一隻飼養時,牠毫無躲避的情況,明顯地覺得四周環境安全,反而在灰甲綠未死之前,橙紅卻有瑟縮在沉木下。」

所以我單一飼養暫時沒有群養的害處與壓力。
 樓主| 發表於 2009-11-8 10: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ope 於 2009-11-8 10:23 編輯

橙紅寄居蟹腹照後的顏色(請留心看腹、鉗、爪)(短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SrEmNQD-p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uJDIUp3yC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wlYhX1WaXg

用手機拍有時間先後,由於次序混亂,所以不用理會次序。
 樓主| 發表於 2009-11-8 11:25:33 | 顯示全部樓層
報告16:
濕度、氧氣、負離子
大家會發覺橙紅好像怕濕,這一點存在很大的誤解。原因是:

1.橙紅要在皮膚缺水下才需要海水濕潤,當牠足夠濕潤便要日照,日照足夠後要進食和休息,之後又要運動並回海水補濕,這方面幾乎有點像兩棲類的行為,但橙紅並不明顯,其中一些行為更多在黑夜進行。

2.以現時乾沙飼養法是不能提供足夠濕度,海水蒸發後的濕度有潤澤橙紅皮膚的作用,此外海水蒸發為橙紅提供負離子及氧氣,避免橙紅過份乾燥而缺氧。尤其現時大家採用高缸飼養,熱蒸發海水太慢不能提供高氧和負離子,亦是令橙紅不適的因素。


題外話:
由昨晚開始,橙紅竟然長時間在海水中全泡浸,什至潛在海水水底走動,還力大至推動珊瑚,原因不明,但有返回乾沙休息及爬網照燈腹曬,有待研究。

此外現行乾沙飼養法,飼養者往往因為缸和沉重的沙,因而減少進行對缸的清潔,而讓排泄物殘留在沙頗長的時間,形成嚴重污染。相對地有加入海水飼養的飼主,因為海水發臭,第四天主人也受不了要硬著頭皮換水冼沙,比較來說會潔淨一點。所以我全力支持乾+濕帶海水飼養法。
 樓主| 發表於 2009-11-8 11:26: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ope 於 2009-11-11 18:33 編輯

報告17
我的乾沙範圍不夠大,我是同意的,因為暫時找不到合適夠闊的乾沙器皿。這是十分頭痛的事情。

而TONY大不斷提出遮蔽處,現進行詳細回覆如下:

遮蔽處對現時我來說是「用之禍害、棄之危險」二難局面,原因是當我用遮蔽處後,橙紅會因遮蔽處太舒適而產生生物上的惰性減少燈照及休息。這無疑完全不能進行光消化、光鈣轉化、排泄等活動,進而運動量大減、減少自行泡浸等禍害因毒。

而不使用遮蔽處則有可能在脫皮時沒有環境、受到外來干擾等壓力下死亡。

個人認為唯一兩全其美的方法是在看到牠有脫皮的行為時,才加入遮蔽處,讓牠安然渡過脫皮階段。但要掌握脫皮時機,這個網頁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要素。
發表於 2009-11-8 22:46:25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是轉深紅了!
之前post的有做退霞效果。
全部相片做退霞給你看。
此外蘋果是之前未改建隨便放的,之後已放在乾沙膠片上。


http://img24.imageshack.us/img24 ...
hope 發表於 2009-11-7 23:12


那你之前不是說(圖片絕無加工)~~~

另外你說食物"用膠片白色的提高進食的速度和食慾".....除非你是找幾十隻個體用實驗來看看, 否則很難說這個說法是對的.

不過不得不讚hope大每次的報告也很詳細.
發表於 2009-11-8 23:11:06 | 顯示全部樓層
報告17
我的乾沙範圍不夠大,我是同意的,因為暫時找不到合適夠闊的乾沙器皿。這是十分頭痛的事情。

而TONY大不斷提出遮蔽處,現進行詳細回覆如下:

遮蔽處對現時我來說是「用之禍害、棄之危險」二難局面,原因是 ...
hope 發表於 2009-11-8 11:26


如果這樣說, 大自然下的個體也會時常躲藏起來, 那遮蔽處對野外的個體也住有害處!?
 樓主| 發表於 2009-11-8 23:52: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ope 於 2009-11-9 11:50 編輯

烈日的間接照射:
這是大自然與人工飼養下的分別,因為在大自然即使躲藏在陰暗處,烈日的紫外線折射仍然能令橙紅進行各種轉化工作,人工的燈照太弱啦!我也要距離三吋才轉紅。

版主你不信可以拿你隻橙紅試試是否轉紅?為什麼老是質疑人呀?版主你去拿3.4$買燒烤網去進行腹照試驗,一試就知行不行?
圖片去霞只是少許相片轉清技術,並沒有加紅呢?連這些普通攝影電惱技術都不知道,真叫人........

在最早的post是有做退霞、我post(絕無加工的)是無做退霞,圖片直出的,TONY大你老人家說分不出來,我做一次退霞,你仍然雞蛋挑骨頭。

膠片已刪除,我只是要拿白板加工,太大塊,不能確定真確,我同意,先向觀看此版的朋友說:對不起。

我的缸當然未能完善,我十分清楚,但有時提出的主題與我的缸無關,版主又何必苦苦相迫呢?我會改善我的缸狀況。

究竟是版主是抱著接受新思維,還是覺得現在自己的那套千蒼百孔飼養方法才是皇道,那不用尋找你要看見的答案,你根本是掩耳盜鈴。

我提出的方案某些可以在bbc生命之源內找到,大家去看土豆網吧!問問大衛貝登堡吧!

無話可說,我會永久退出討論區,再見!不用回覆,我不會再看一眼!
發表於 2009-11-9 19:39:22 | 顯示全部樓層
hope大,

因為我沒有飼養橙紅, 如何可以做此實驗!??

很早前也說過, 因為之前的橙紅死了, 又未找到改善橙紅退色的方法, 所以沒有飼養.

這測試是hope大提出的, 當然是問你啦. 不問你, 還能問誰!? 就是hope大提出這特別的飼養方法, 才要反問你的意見是如何.

對於圖片, 看起的個人的確感到體色上沒有太大分別. 所以才說"反而倒想看看牠的底部顏色, 因為hope大說'蟹底白色部份與蟹爪,竟然慢慢由白色轉為紅'." 不善於攝影的我, 當然不知這是'普通攝影電惱技術"啦......

當然我對你的飼養缸有多少批評(並不是針對人, 而是我從牠們的角度出發, 畢竟例如躲藏物, 個人就認為是必須品). 但如果你真的測試到改善橙紅退色問題, 那時我也是無話可說的.

因為這個問題是希望是幫助到所有飼養橙紅的人. 所以才處處追問你的意見和想法.
發表於 2009-11-9 23:19:3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本想一直等到hope實驗到一段落再來發言,但現在看來除非hope更改決定,否則應該是沒辦法看到最後了,只好現在發個言。

我覺得hope你很多想法是很有創意,但你的創意與思考的基礎來源在哪裡?有沒有實證基礎?有沒有實地考察?我覺得很多都是你自己想的,有的我真的很不認同,尤其你一直說隱蔽物是不需要的,我真不知你的理論基礎在哪?例如:
『遮蔽處對現時我來說是「用之禍害、棄之危險」二難局面,原因是當我用遮蔽處後,橙紅會因遮蔽處太舒適而適生生物上的惰性減少燈照及休息。這無疑完全不能進行光消化、光鈣轉化、排泄等活動,進而運動量大減、減少自行泡浸等禍害因毒。』尤其是這句『橙紅會因遮蔽處太舒適而適生生物上的惰性減少燈照及休息』?你不是陸寄居蟹,怎知陸寄居蟹的想法?隱蔽物為何是禍害?根本沒去過野外,就一直說隱蔽物不需要,建議你加個隱蔽物,主觀意識過強,聽也聽不進去,偏偏要一直找各種沒有實地驗證的理由辯駁,我根本不在乎你接不接受那些論點,我只擔心你的那隻橙紅最後會裸體或是自殘死亡。你講的很多觀點,都是沒見過野外陸寄居蟹就貿貿然講出的話。

『連這些普通攝影電惱技術都不知道,真叫人.....』,你這一罵也罵到不知多少人。
你一直要橙紅照光,我也覺得很奇怪。體色問題只是其中一個橙紅飼養問題,但養的久才是正途吧。你一直想要他們維持體色,便希望不斷增加照光時間,這不是矯枉過正嗎?

批評別人的飼養法是千瘡百孔,那在批評別人的飼養法之前,自己又有什麼已經建立的證據,而可以證明自己的飼養法最厲害呢?而且版主也稱讚你的報告詳細,我也這麼認為,你也不必這麼火吧。說實話,我很想看你最後的結果,看來沒機會了。
發表於 2009-11-10 21:45:56 | 顯示全部樓層
hope的求知精神的確很值得大家的專重

當然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論點
現在我們有共識的飼養方法也未必100%絕對正確

hope大有新觀點是值得注目的
而若果能夠以更科學的方法來求證
一篇研究報告就能變成更有說服力的論文了

一般科學求證都是會做比對實驗的
而除了研究的重點
其他的環境設備斬是不變的

(就是說若你要研究蟹仔會否因讓腹部受照射而立即改變體色
你需要2個相同環境的飼養缸
相同的設備
原全黑暗的隱蔽物
其中一缸作射燈實驗,另一缸側用來作結果對比)

就這樣「耐心地反覆的測試」
相信更有說服力

當然你還需要有相同的照相設定和器材
才能使大家看得清楚明白

若果研究缺乏耐性
得出得只可以是一個疑問
而不可以說是結論

若果有急性子的新手偶爾看了我未有反覆求證的「論文」
而作出了危險性的決定
這樣我就真的會很「於心有愧」
不竟在網絡的世界
我也是要對自己的觀點負責的
發表於 2009-11-10 21:53:4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此多說一句
看了很多新手死蟹的的飼養缸
共同點是大多是沒有好的隱蔽物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8:42:45 | 顯示全部樓層
被腹照後橙紅蟹腹與爪的顏色,請大家拿起自已的橙紅腹部作比較,圖片請自行决定真假。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8:48:57 | 顯示全部樓層
橙紅渡過嚴寒的方法:

近日氣溫降至10至13度,相信大家的愛蟹用電暖墊都感到牠仍然很冷,並且嚴重乾燥,單靠海水盤仍然乾燥。

原因是:
1.因為乾沙傳熱不能立刻暖片全身,只能依賴沙的傳熱來暖身,導致蟹的身體熱流失十分嚴重。

2.海水盤因為太冷和太遠,寄居蟹未必下水泡浸,雖然熱傳導至海水盤,但海水仍然太冷。即使飼主加入暖水,也只能涼快一時,不能持久,需要再加暖水,十分麻煩。

現在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讓大家可以參考:

1.首先在乾沙處加注入海水至沙面5mm,如果沒有,便到金魚街(通菜街)買海水鹽來開淡水。

2.跟著在注入海水的沙底放入暖管,如果是小缸像我的25W(火)暖管已經足夠,大的可用50w(火),並將暖管溫度調至24度。

   魚缸用的暖管特平,40元有交易,緊記在換水時要拔掉暖管一回待涼,要不然一泠一熱暖管的玻璃面會爆烈,又要破財啦!

3.在魚缸四面包上微波爐金屬錫紙,超市有售。

4.一支能清楚看到刻度的溫度計,貴的反而看不清,我用6元的,十分清楚,看看溫度不超過26度便可以了。

當完成上述工序後,插上電源,一小時後,你的愛蟹便會泡浸海水溫泉,泡浸後自動爬上浮木照光,一切生活正常,活動自如。

以上是我的橙紅使用的方法,其他品種寄居蟹是否通用,我只能說:「可以一試!」。
發表於 2009-11-19 20:51:22 | 顯示全部樓層
被腹照後橙紅蟹腹與爪的顏色,請大家拿起自已的橙紅腹部作比較,圖片請自行决定真假。
hope 發表於 2009-11-19 18:42


的確
我的橙紅
在新買時已經是白色底
發表於 2009-11-19 23:21:10 | 顯示全部樓層
hideson大會否試用燈照照看?
發表於 2009-11-20 15:01:36 | 顯示全部樓層
hideson大會否試用燈照照看?
tonycoenobita 發表於 2009-11-19 23:21


這個...
要是蟹仔真的愛照射腹部
在平地也會自己反身照個夠吧
哈哈哈....
我都是覺得順其自然比較好

蟹仔愛照哪裡便自己照個夠
我不希望干擾到他太多

不然有人證實橙紅全身也可照到紅色
難道我便要把他拔出來照橙嗎

哈哈哈
說笑的
千萬不要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陸寄居蟹研究室

GMT+8, 2024-11-21 22:27 , Processed in 0.00572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