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寄居蟹討論區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4643|回復: 20

2018年人工繁殖.....暫時中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7-28 17:34: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年在年初時就準備著手繁殖,各項器材準備的比過往充分,不過從5月一直繁殖到7月中,頂多只有30幾隻的大眼幼生,移到大眼幼生缸後都陣亡。主要問題還是如同前幾年一樣,出在第3、4期蚤狀幼生死亡率過高的老毛病,一直嘗試各種改善方式但成效不彰。鑑於個人時間有限,每日進行人工繁殖工作已經耗盡了時間與力氣,連帶壓縮到照顧其他成蟹、幼蟹的時間,另外個人對於陸寄居蟹飼養還有一個更重大的目標想完成,所以今年停止人工繁殖,將省下來的時間妥善照顧成蟹、幼蟹以及完成的那個目標。
要停止人工繁殖就必須將公母分開,以免一直交配,便將蚤狀幼生缸改為純公蟹缸。並將2016、2017年繁殖的幼蟹重新設缸照顧,並清點了2016、2017年人工繁殖幼蟹的數量與品種,總計248隻,其中:
紫陸:81隻
灰白:74隻
短腕:27隻
西伯利斯:66隻







發表於 2018-7-28 19:53:46 | 顯示全部樓層
要顧好這麼多的蟹真的很不容易。
發表於 2018-8-1 14:28: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期待您分享那個未完成的目標!
發表於 2018-8-19 04:10:10 | 顯示全部樓層
若不是團隊.僅單靠個人真累...
發表於 2018-8-19 04: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今年我也準備要試試看了..
發表於 2018-8-19 12:24:59 | 顯示全部樓層
今年我也準備要試試看了..
小金 發表於 2018-8-19 04:11


我看你剛加入的, 請問是新手嗎?

因為準備的話, 真的要準備很多設施才行, 還要一定的飼養經驗.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6:51:0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5# 小金


   可以試試看,我知道這幾年除了dindin5487 、Aiko.Cat  兩位真的有在繁殖外,其他好像有意願嘗試的蟹友並不多
 樓主| 發表於 2018-8-19 16:56:2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4# 小金


有空可以貼出設備來參考看看
發表於 2018-8-22 16:11:04 | 顯示全部樓層
C聖加油!
我的今年灰白也有抱卵,不過我設備跟場地都不足
當時是半夜一點多釋幼,那天我晚睡剛好親眼看到洗卵
隔天就帶著幼生去人煙稀少的海邊放生了
 樓主| 發表於 2018-8-22 19:00:1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9# asyouwish


看到洗卵一定很感動,再加上把幼生放到海邊,更會有滿滿的滿足感。何時asyouwish 也可以加入這個行列呢?畢竟能養到在缸內交配抱卵的飼主不多啊。

我只是今年暫時中止,設備和知識仍然還在改良之中,畢竟持續嘗試繁殖,對我來說很能提供持續飼養個體的動力。
發表於 2018-8-22 21:41:22 | 顯示全部樓層
想請問c聖大,把大眼幼生,移至大眼幼生缸是如何移的呢?
換水又是如何換的呢?
我之前看日本成功繁殖寄居蟹的文有提到,水質跟水溫不能有大幅變動。換水也要一點一點慢慢換,有沒有可能是換缸水質變化導致陣亡呢?
我對繁殖寄居蟹蠻有興趣的,之後有機會想嘗試看看,目前我的蟹好像未成年呢>\\<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09:5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1# sawffa


您雖未著手嘗試,但看得出具有相當有問題意識,且具備不錯的觀察力及敏銳度的潛力喔。{:7_253:}

我的繁殖經驗認為最大難關是兩個,一個出現在蚤狀幼生第3、4期階段,一個是從剛轉成大眼幼生第1~3天階段,但之前也有數次平安通過這兩個難關的經驗,而產生千隻以上的大眼幼生,進而有數百隻的大眼幼生得以上陸變成幼蟹,所以也累積很多移動大眼幼生的煩惱與經驗。

所以您問的第一個問題---如何移動大眼幼生至大眼幼生缸呢?
大眼幼生會一直獵殺蚤狀幼生,所以必須要儘快的將大眼幼生分離原來的蚤狀幼生缸(但日本繁殖者則另提出應該讓大眼幼生在蚤狀幼生缸多待一兩天的說法,理由在於要讓大眼幼生補食蚤狀幼生而提高大眼幼生存活率,對這個說法,在蚤狀幼生隻數豐富的前提下,我是認同的),由於大眼幼生體型與第五期蚤狀幼生有別,第一種作法,可以利用很粗的網目(16網目)濾網做濾篩,這是比較省力的作法。但這個作法有很大的缺點在於用這種濾網仍然會附帶撈起不少的第四、五期蚤狀幼生,這是因為大眼幼生本來就跟第四、五期蚤狀幼生的體型差距不會太大,所以無法避免撈到第四、五期蚤狀幼生。至於第二種作法,就是利用比較大的滴管,一隻隻的吸起大眼幼生,再挪到大眼幼生缸,這種作法費工至極,但可以保證不會撈到蚤狀幼生,我之前大多是採用這種作法,所以我在2016年才會計算出一次撈到1500以上的大眼幼生,但這種作法太土法煉鋼,我一直朝改良第一種作法的方向前進,希望可以找到可以完美分離第四、五期蚤狀幼生與大眼幼生的濾網網目。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10: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1# sawffa



至於您問的第二個問題---如何換水?
由於當初設計蚤狀幼生缸與大眼幼生缸時,都有特別想到需要容易換水這個要求,所以設計出水口,可以直接將出水口打開,讓舊水先流出,再把新水倒入底濾缸,讓沈水馬達將新水慢慢的吸進而非一次全面的灌進舊水之中,整個換水的比例約是新舊各半,也有試過換90%甚至全換的新的,但那非常費工。

換水是門大學問,在飼養各種海水生物都會討論這個問題。常見的討論是換水不能一次換太多、太急,水溫也要求一樣,但因為我的海水都是天然海水,溫度都在室溫內,所以溫差不大。

不過您說的「換缸水質變化導致陣亡」,這確實是我這幾年在懷疑的原因,因為蚤狀幼生缸與大眼幼生缸是獨立不同的系統,各有各的過濾和底濾缸,原本想過要兩缸合一在一個濾系統,讓兩缸使用同一海水以解決所謂「因換缸導致水質變化的死亡」的問題,但除了硬體太耗工完全沒有辦法改之外,再者因為飼養大眼幼生時,大眼幼生缸的水質較蚤狀幼生缸容易惡化(因為大眼幼生都要餵食蝦、蛤、魚肉),反而可能造成一缸壞水連累到另一缸好水的反效果,所以最終還是維持兩缸獨立的運作方式。

在維持兩缸獨立的運作模式下,要試驗「換缸水質變化導致陣亡」的假說是否成立,我是想到兩種作法,一是讓大眼幼生在蚤狀幼生缸多養一個禮拜看存活情形,一是將蚤狀幼生缸的舊水倒入大眼幼生缸,使大眼幼生缸可以使用蚤狀幼生缸的水,但我發現這兩種作法對於大眼幼生的存活機率影響不大,再加上大眼幼生缸有一些海水生物(鐘螺)在裡面原本也活的很好,甚至在裡面生小螺,所以也可以排除大眼幼生缸水質不佳的問題。

我目前比較傾向是剛變成大眼幼生時,大眼幼生補食產生的問題。
 樓主| 發表於 2018-8-23 10: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1# sawffa

體型不一定可以看出年紀,我人工繁殖的5歲灰白體型,已經大於飼養13年的灰白爸媽了。只要配成一公一母,加上環境適當,都有機會可以嘗試的。
發表於 2018-8-23 15:58: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awffa 於 2018-8-23 16:17 編輯

謝謝c聖大詳細的解惑,您過獎了…
哇!原來您已經做了試驗,看樣子應該不是水質問題了

我的小蟹凹足剛來時比小指還小,現在剛長到食指大小
深紫5隻本來約小指頭大小 現在約拇指大小
(體色尚未轉換成藍紫,還是橘紅色)
灰白跟短腕各一隻,不可能交配
深紫似乎有公有母,不過還是橘紅色的牠們有可能嗎@@
 樓主| 發表於 2018-8-24 16:57:5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5# sawffa

看來唯一有機會的深紫還太小,應該還要等幾年。不如這幾年先練習孵化豐年蝦的技巧,一方面也調整飼養缸的環境,如果環境適當,才有機會遇上交配產卵。
發表於 2018-8-24 19:25:5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6# c聖

好喔!不錯的建議呢!我會努力的{:7_253:}
 樓主| 發表於 2018-12-30 09:17:36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幼蟹缸日常生活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UtH6EVVdE
 樓主| 發表於 2019-6-22 15:41: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聖 於 2019-6-22 15:43 編輯

雖然2019還是偷懶停工中,但在公母分缸前有些個體還是抱卵洗卵,把一期幼生用顯微鏡拍了幾張



發表於 2019-6-23 12:38:12 | 顯示全部樓層
雖然2019還是偷懶停工中,但在公母分缸前有些個體還是抱卵洗卵,把一期幼生用顯微鏡拍了幾張



...
c聖 發表於 2019-6-22 15:41


比很多論文的手繪圖片要更加清晰了, 不知C聖大將來會不會把幾期的幼生都拍下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陸寄居蟹研究室

GMT+8, 2024-4-18 21:44 , Processed in 0.0332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