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美國紅雀 於 2020-11-9 15:42 編輯
#脫皮問題
#不是只要脫皮就會長大.處理不好反而會變小
『正常脫皮』的重要性
有野外觀察陸蟹經驗的蟹友們,應該都不曾看過陸蟹大剌剌的在路上.石頭旁.草皮上脫皮的吧?因為牠們深知這是一個重要卻很危險的過程!必須找一個安全的位置躲藏好!那麼這個安全的位置必須具備幾個要素呢?
1.能形成一個堅固不崩塌的小空間-這裡稱它為『蟄伏球型空間』
2.富含濕度但不能積水,透氣性良好的小空間
3.全黑的環境,避免外界干擾,直到吃完脫下的舊皮,自行爬出
*『蟄伏球型空間』:這個神奇的空間!陸蟹是靠著腳撐住,往後頂螺殼,用螺殼堅固的外表向後頂壓椰子土擠出一個球狀大小適合,堅固不會崩塌的環境!
根據上述的條件,我們能提供的脫皮環境的底材就是椰子土或細珊瑚砂!
*那麼椰子土或細珊瑚砂的適用性為何:
"細珊瑚砂"不易形成『蟄伏球型空間』,所以只適合較小的蟹!大蟹做出的空間就很容易崩塌,所以使用珊瑚砂底材的環境,大蟹到了需要脫皮的時候,常將珊瑚砂大動作的翻動很長的時間,最後選擇砂上脫皮!這就是因為牠們無法做出這個『蟄伏球型空間』所致!所以有些蟹友嫌椰子土感覺髒髒的,不想使用椰子土當成脫皮底材者,就只適合飼育較小的陸蟹!珊瑚砂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顆粒細小而鬆散!沙子本身不吸水也不含水!沙子摸起來會很濕,是因為水包含在沙子跟沙子中間的間隙!很多蟹友會經常性的噴水,細小的珊瑚砂堆疊的間隙就塞滿水!沙子就變成不透氣.造成密封狀態!接著水多了就開始往底部滲透,導致細沙層最下方積水.上面又不透氣!久而久之產生臭水管味道,這就是硫化氫!這個劇毒物常是脫皮失敗的主因!更何況沙子不論噴水再多.依舊鬆散所以棒球大小的空間還是容易崩塌!造成大蟹脫皮時遭細沙埋住!導致脫皮失敗!
"濕的椰子土"是我認為最適合的脫皮底材,因為該材質本身吸水性不錯,而且重量輕.纖維交錯.不僅透氣性佳且不易崩塌!所以適當加水攪拌後,本身富含水分,底部又不積水!具備上述的所有條件!大小蟹都適用,但是還是必須遵守底材高度要為螺殼的3-4倍以上的高度,因為這樣椰子土上方的重量才能足夠讓蟹順利做出『蟄伏球型空間』!除非單獨飼養,否則蟄伏於椰土缸的蟹還是必須連缸帶蟹取出隔離!主飼育缸再放入另一組椰土缸!
*淺談砂上脫皮或脫皮過程中被干擾的後遺症:
很多蟹友告訴我,他飼育了好多年,蟹都砂上脫皮!現在也活的好好的!但是他們忽略了脫皮的真正意義!陸蟹的脫皮,主要是隨著時間推進,陸蟹也需長大,在表面硬皮的阻礙下,必須靠著脫皮後環境的高濕度,讓表皮有更充裕的時間充血後膨脹(利用高濕度延長膨脹的時間)!所以環境中全暗及高濕度的狀態,變成了陸蟹脫皮的重要催化劑!全暗的環境讓蟹脫皮後的眼睛不會受到過度的刺激,可以放心的進行該過程!那麼聰明的蟹友們,應該可以推測,如果在砂上脫皮的蟹會出現什麼狀況了,砂上脫皮時無論沙子上濕度有多高,都無法全面性的佈滿覆蓋整個剛脫下來脆弱的表皮,表皮將加速乾燥,這個嚴重的情況將造成體內沒辦法正常的充血,所以體型會比脫皮前更小(這不是違背了脫皮的主要意義了嗎),再者因為光線及人為觀看的干擾,讓蟹需要加速脫皮後表皮膨脹及硬化的節奏,所以幾乎不會將所有脫下來的舊皮吃完!這樣將導致新的表皮厚度會不如預期,使得未來表皮對生活上得耐受度大大降低!更容易受到其他蟹的傷害,攀爬容易折斷腳等!另外表皮沒有在高濕度壟罩的情況下硬化,其色澤將無法正常顯現,所以變得灰灰沉沉的,就像退色一般!
**『結論是砂上脫皮會讓蟹的體型變的比原本還縮小,表皮的厚度及硬度嚴重不足,顏色暗沉!』**
希望透過這樣的說明,讓蟹友們更加清楚"正常脫皮"的重要性!
砂上脫皮-屬不正常脫皮
網路擷取砂上脫皮-且環境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