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模式

陸寄居蟹分佈在世界各地,由熱帶至亞熱地區的海岸,或由海岸線至離內陸不遠的地方都可找到牠們。陸寄居蟹以爬行為主,通常棲息於沿岸陸地之叢林、岩石旁,比較習慣夜間出沒,除非有需要更換螺殼或產卵繁殖,否則牠們甚少返回大海。

陸寄居蟹基於對螺殼的要求、濕度和鹽分的維持,以及到海邊繁殖,牠們還是選擇棲息在離海岸不遠的陸地上,不過據資料顯示,某些物種被發現棲息遠離距海岸4公里的內陸叢林中。陸寄居蟹棲息的地區包含海岸線旁的海濱植物與岩石交疊區、叢林底部或海岸峭壁下的洞穴區等等。(資料來源: 愛酷水族寵物月刊 AquaZOO news 10月號)

一般來說,陸寄居蟹都會被認定為偏向夜行性動物,喜愛潮濕、陰暗的地方。因此白天會躲藏在石縫或草叢、樹蔭下等陰暗處,避免受太陽直接照射,造成體內水份適度蒸發而導致死亡。到了晚上或太陽下山之後,牠們便會自藏身處跑出來活動、覓食。牠們的食物來源廣泛,舉凡被海浪沖上岸的魚類殘骸或海藻、植物的根莖葉、腐壞的有機物等,都是牠們的食物 ,加上牠們的嗅覺靈敏,因此,沿海居民放置在門外的垃圾桶,常成了牠們聚餐的好地方。(資料來源: 愛酷水族寵物月刊 AquaZOO news 10月號)

野外休息中的陸寄居蟹

陸寄居蟹通常在夜間比較活躍和牠們的呼吸方法也有關係。牠們雖然在陸上生活,但牠們是用鰓(下圖紅圈處)和腹部的皮膚來呼吸,從空氣中吸取所需的氧氣。如果鰓沒有足夠的水份,便不能呼吸。足夠的濕度對牠們相當重要,天氣太乾燥和濕度不足的話,牠們便很難生存,所以牠們要經常使鰓和腹部的表面保持濕潤,而在日間天氣炎熱的時候,受陽光照射身體便會很易變得乾燥,呼吸也會變得困難。而且日間也是陸寄居蟹天敵鳥類的活躍時間。因此,為了躲避太陽和鳥類,陸寄居蟹通常會選擇在夜間活動。但日間陽光不太猛烈或下雨時,也可以看到牠們在日間活動。

跟據劉烘昌撰寫的< 台灣的陸蟹傳奇 >,氧氣的獲取也是陸蟹適應陸地生活的一大問題。一般人都有一錯誤觀念,認為鰓只能夠在水裡呼吸,到了陸地上就無用武之地。其實只要能維持與空氣接觸及保持表面濕潤,鰓在空氣中一樣可以發揮氣體交換作用,而且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將近為水中氧氣的50倍,氣體交換的效率會更高,較小的表面積就可達到相同氣體交換量。

野外的陸寄居蟹幼體,會棲息於近海岸的地方,可能是因為牠們幼時生長速度較快,要更換螺殼的頻率會較高,所以會選擇在螺殼較多的海岸區附近生活。 而且陸寄居蟹在年幼時期,會有群居的現象,但隨著個體成長,某些物種會漸漸採取獨居的方式來生活,偶然也會看到牠們連群結隊一起覓食。某些受人類干擾小的島嶼,則會看到一大群陸寄居蟹一起生活。另外,跟據劉烘昌撰寫的< 台灣的陸蟹傳奇 >,小螃蟹由於體積小,水份更易大量蒸發,也更需待在潮濕有水的環境中生活。這也可能是另一個原因使年幼時的陸寄居蟹會集中在靠近海邊的岩礁地區。

野外陸寄居蟹幼體的棲息環境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