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寄居蟹通常在夜間比較活躍和牠們的呼吸方法也有關係。牠們雖然在陸上生活,但牠們是用鰓(下圖紅圈處)和腹部的皮膚來呼吸,從空氣中吸取所需的氧氣。如果鰓沒有足夠的水份,便不能呼吸。足夠的濕度對牠們相當重要,天氣太乾燥和濕度不足的話,牠們便很難生存,所以牠們要經常使鰓和腹部的表面保持濕潤,而在日間天氣炎熱的時候,受陽光照射身體便會很易變得乾燥,呼吸也會變得困難。而且日間也是陸寄居蟹天敵鳥類的活躍時間。因此,為了躲避太陽和鳥類,陸寄居蟹通常會選擇在夜間活動。但日間陽光不太猛烈或下雨時,也可以看到牠們在日間活動。
跟據劉烘昌撰寫的< 台灣的陸蟹傳奇 >,氧氣的獲取也是陸蟹適應陸地生活的一大問題。一般人都有一錯誤觀念,認為鰓只能夠在水裡呼吸,到了陸地上就無用武之地。其實只要能維持與空氣接觸及保持表面濕潤,鰓在空氣中一樣可以發揮氣體交換作用,而且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將近為水中氧氣的50倍,氣體交換的效率會更高,較小的表面積就可達到相同氣體交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