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年齡‧成長

體型

計算陸寄居蟹的大小,跟據2007年10月出版的< 台灣寄居蟹類誌 >,計算寄居蟹(不論海棲或陸棲)都是量度前甲的長度,書中稱為shield length (sl)。

量度單位是以毫米(mm)為標準。也有些蟹友是量度前後甲(頭胸甲)的總長或量度左螯腳長度或幅度來對比大小。

量度陸寄居蟹前甲長的方法,可先把牠們用手抓緊,當牠們未探頭出來時,先準備好尺子,把0CM對準螺殼口的邊緣,等牠們探頭出來後便可以測量牠們的前甲長。

在此想分享一下在< 沖繩縣天然紀念物系列第29集-陸寄居蟹生息實態調查報告 >內提及與前甲長的資料。

調查員計算在沖繩各地區採集得來的3種陸寄居蟹,灰白陸寄居蟹、凹足陸寄居蟹和紫陸寄居蟹,調查每隻個體(不論大小和性別),計算其前甲長與左螯腳幅度,報告顯示了陸寄居蟹的前甲長(下圖中A)與左螯腳幅度(下圖中B)的比例差不多成1:1的對比。

我自己測量過飼養中的灰白陸寄居蟹(上圖的個體),當時計前甲長是8mm,左螯腳幅度是12mm,比例並不是1:1。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調查說明了前甲長和左螯腳幅度的長度是差不多,使我想起這會否和牠們計算空螺殼是否適合自己有關?

一直也想知道到底陸寄居蟹是如何測量空螺殼是否適合? 想起陸寄居蟹在更換螺殼前,會先對空螺殼調查一番,當中一個動作是把螯腳放進空螺殼口量度大小,如果前甲長和左螯腳幅度的長度是差不多的話,那螯腳就是牠們的「尺子」,牠們可能利用這「尺子」來測量,知道螺殼口是否適合身體進入。

另外,2012年< 東沙島陸蟹調查 >一文的資料也有提及前甲長(以下前循長)與左螯腳幅度(以下前節寛)關係,但這數據主要是以灰白陸寄居蟹為主。

年齡

陸寄居蟹的年齡是個謎,跟據英文書籍< The All-Natural Hermit Crab Sourcebook >所說,大體型的陸寄居蟹「Jumbo sized crabs(網球大小或以上)」有可能在野外生存了50年。

在飼養下,陸寄居蟹可以養上10年以上,而美國有一位飼養者的西伯利斯陸寄居蟹已養上超過40年。

跟據成功人工繁殖的飼養者的資料,同一批出生,同物種的陸寄居蟹幼蟹,成長幅度也各有不同,體型差異可以很大。所以可以肯定牠們的體型和年齡不是成正比, 因此靠體型也不能判斷牠們的年齡。

2016年同一批出生的幼蟹,體型不同

成長

陸寄居蟹和蝸牛不同,蝸牛一出生便附帶著殼,殼會跟牠們一起成長,而陸寄居蟹則要找尋螺殼「寄住」,牠們所背的螺殼是不會成長的。

陸寄居蟹和蝦蟹類等其他甲殼動物一樣需要經過不斷的脫皮才能成長,隨著身體成長,身體長大,牠們要找另一個更適合的螺殼更換。一般來說小型個體在脫皮後成長幅度會較大,隨著身體越來越大,成長的幅度便會越小

陸寄居蟹隨著成長更換不同的螺殼

看過一些資料和日本文獻,皆會說野外的陸寄居蟹,如果在大螺殼的數量充足下,牠們的成長幅度會較快,反之大螺殼不足會影響牠們成長。

陸寄居蟹的成長幅度可能視乎牠們是屬大型種或小型種(詳細看物種介紹)。以下是個人推測:

  • 超大型種的物種 – 短腕陸寄居蟹(最大型)
  • 大型種的物種 – 深紫陸寄居蟹、西伯利斯陸寄居蟹
  • 中型種的物種 – 紫陸寄居蟹、澳洲產陸寄居蟹、橙紅陸寄居蟹、凹足陸寄居蟹
  • 小型種的物種 – 灰白陸寄居蟹、厄瓜多爾產陸寄居蟹(最小型)

在飼養下,成長幅度也有可能跟食物和螺殼是否充兄有關。

2000-2006年灰白陸寄居蟹的成長幅度

2006-2008年深紫陸寄居蟹的成長幅度

短腕陸寄居蟹可以長到超大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