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紅陸寄居蟹(Coeonbota perlatus)適合人工飼養嗎?

2019年10月養滿十年

前提

2002年第一次接觸橙紅陸寄居蟹,當時還未找到關於這物種的詳細資料,那時候用淡水來飼養,不懂用海水,雖然牠能成功脫皮二次,但飼養了一年多後便死亡。

個體大小: 前甲長約1.3CM

環境: 大型塑膠缸,沒有海水盆,底沙為粗沙加珊瑚碎石(當時以為大個體要用較粗的底沙),沒有爬蟲燈,有洞穴和攀爬物(仙人掌木和流木各一)

食物: 簡單食物如蘋果、面包、米飯等等

2002年8月購回來時, 體色十分鮮艷。

第一次脫皮後,體色沒有太大改變,個人認為是十分牠在野外時已吸取了所需的原素,所以體色沒有被影響。

第二次脫皮後,體色明變得很白,和甲殼變得沒光澤及十分薄,最後離殼死亡。

這隻橙紅死了後,便四周找尋橙紅陸寄居蟹的資料。2006年找到一篇文章。從文章所知,橙紅陸寄居蟹對海水要求十分高,因為牠們不會遠離海岸居住,所以飼養要點是一定要提供牠們海水。

歷年來的橙紅記事簿

2006

  • 2006_10_11 台灣慘事兩隻橙紅先後兩天內死去

2007

  • 2007_3_31 外國救救橙紅陸寄居蟹
  • 2007_7_10 台灣蟹友認為橙紅很不好養
  • 2007_7_31 橙紅的管道與成本
  • 2007_9_12 外國Straws! Expert advice & opinions wanted
  • 2007_9_28 外國Another Proof that Strawberries Can Change Body Color

2008

  • 2008_1_9 外國詢問外國的飼養者橙紅體色變淡
  • 2008_2_29 外國個案-starmaiden
  • 2008_5_3 台灣總結一年來的橙紅飼養觀察報告—橙紅的三悲哀
  • 2008_6_4 香港網絡個案
  • 2008_6_11 香港直接詢問香港業者藝裝蟹的意見
  • 2008_6_19 台灣連蟹皇也
  • 2008_8_8 香港個案-qqsharon
  • 2008_8_8 香港網絡個案2
  • 2008_8_24 香港再次證明橙紅體色變淡  
  • 2008_9_12 香港網絡個案3
  • 2008_11_3 香港網絡個案4

2009

  • 2009_1_13 香港藝裝蟹的草草回覆台灣蟹友 
  • 2009_1_15 香港藝裝蟹的草草回覆
  • 2009_6_2 香港橙紅的確超級不好養
  • 2009_6_3 香港希望大家提供橙紅陸寄居蟹脫皮後體色會變淡的個人經驗
  • 2009_8_15 國內天使!橙红陆寄居蟹
  • 2009_9_3 香港橙紅陸…..體色變淡
  • 2009_9_30 台灣蟹皇的回應
  • 2009_10_20 香港橙紅的報告(未經證實,不定期發表)
  • 2009_10_30 香港橙紅陸…..體色變淡2
  • 2009_10_30 關於野外橙紅陸寄居蟹的論文

2010

  • 2010_5_26 香港僅用11天蛻皮的橙紅
  • 2010_12_9 台灣總結3年來的橙紅飼養觀察報告

2011

  • 2011_5_7 台灣總結4年來的橙紅飼養觀察報告
  • 2011_6_5 香港我家橙紅快死了!!!!!
  • 2011_7_22 台灣我的橙紅脫皮了
  • 2011_7_27 台灣橙紅新手經驗分享
  • 2011_9_19 外國Average Strawberry Captivity Age

2012

  • 2012_7_28 國內整理蟹資料,覺得這些可能對養草莓的蟹友有幫助
  • 2012_10_18 橙紅陸寄居蟹一定是橙紅色的嗎

2013

  • 2013_1_5 外國Straw observation – lower temps
  • 2013_1_20 外國What is the life expectancy for strawberries in captivity
  • 2013_1_26 國內关于草莓寄居蟹体色及习性调查
  • 2013_1_29 台灣鬼小虎大 玫瑰岩鹽與海水的比較!!!(論點心得分享)
  • 2013_2_12 國內我的大草莓暴斃了
  • 2013_3_11 香港是否該用飼養海棲寄居蟹的方法去飼養橙紅
  • 2013_4_23 外國C. perlatus (Strawberry) death rate
  • 2013_6_27 外國Rota島的橙紅陸寄居蟹實況 

三年半飼養經驗分享

今年(2013年6月)決定公開飼養中的橙紅陸寄居蟹,原因是希望這突破了三年半的小小經驗能夠幫助到大家,去克服飼養橙紅。

2008年藝裝蟹進註香港,市面可謂興起了橙紅熱,連一般寵物店也有售橙紅。每位新手都在飼養橙紅,但能夠飼養好幾年有多少個?

想起已使用海水飼養深紫陸幾年,效果OK,裝了太陽燈,有足夠的條件可以再嘗試飼養橙紅,加上四周不斷找資料也無法證實橙紅死亡率高的問題,所以2009年10月決定再次飼養,從售賣兔子的寵物店購入一隻小橙紅。

之前也說過不建議從大個體開始飼養(任何物種也是),所以再飼養橙紅的話,一定不可飼養拳頭般大的個體。

入手的小橙紅體色是非常火紅,看下圖:

個體大小:前甲長約0.6CM
環境: 20寸(23寸)玻璃缸,左邊為活動區,右邊厚底沙供脫皮,高度為個體2倍
海水盆 x 1,用海水魚的人工海鹽調制海水,每天更換
淡水盆 x 1,用隔過夜食水,每天更換
底沙: 2-3mm底沙
爬蟲燈: EXO TERRA UVB 2.0
*不過2.0常缺貨, 所以後期改了5.0, 光照時間每天從早上7點至7點(冬天會至6點)

洞穴: 塑膠花盆 x 1
攀爬物: 流木堆,堆砌了大大小小五塊流木,製造多些空間供躲藏和攀爬
食物: 胡蘿蔔、木瓜、馬玲薯、蕃薯、熟蝦、魚肉、莫絲等等(Hikari補充食物:南極蝦、豐年蝦、蚯蚓混入主食),每天更換
補鈣食物: 蛋殼、墨魚骨(或蟹殼)每週更換
螺殼: 因看過一篇文獻有說細小橙紅反而是以長型螺為主,所以可以準備長型螺殼為空螺殼,也可以蠑螺作備用
*同居還有一隻凹足陸,2008年入住

20寸玻璃缸(現在已沒有用塑膠植物)

2013年搬家後改為23寸缸,佈置和之前差不多,主要堆砌多些流木供躲藏(現在已沒有用塑膠植物)

現在已用椰土隔離脫皮法來處理脫皮

2009年11月第一次脫皮後,體色已不比第一次火紅,但也仍然很鮮艷。之後至2011年經歷三次脫皮變得相當白,尤其看左螫腳背部幾乎全白,只是胸足之間留有橙紅色的條紋。

2012年體色開始有改善,到2013年4月脫皮後喜見橙紅的範圍增加了,看以下生活照:

2014年生活照,11月更換了較大的螺殼:

2015年照:

2016年照:

2017年照:

2018年照:

2019年照:

2020年照:

2021年照:

2021.11

2022年照:

關於這隻個體2022後的照片,請看我的IG.

台灣蟹友超過十年飼養經驗分享

【飼養方式】
難稱什麼秘訣,畢竟無法肯定哪一個因素才是決定橙紅飼養長久的重要因數,而且很多也是陸寄居蟹研究室已經有的。

只是多年來,我始終:
a. 一日一餐。一餐中一葷一素,葷食中肉類海鮮都有,葷食為熟食。
b. 放淡、海水盆各一。海水為人工海水。
c. 其餘莫絲、蟹殼、樹皮均是日常必備物品。
d. 脫皮均用另一隔離缸脫皮。
e. 不強迫背怪螺,只放蠑螺、旋螺、法螺類,任其選擇。

【不建議大個體緣故】
不只是橙紅,任何物種我都不建議飼養大個體。這是因為依我養蟹以來的記憶,大中小個體橙紅都有買過:
大個體:短則1、2月,長則10個月即均因不明原因死亡。
中個體:買過6只,迄今僅存2只
小個體:買的6只,迄今全存。

只是不只臺灣,應該大陸地區也是難以找到小橙紅,因為商家都只會進大個體,理由很簡單,大個體容易吸引大多數的飼養者目光,價錢很好賣,但易死,「好賣、易死」正合商家的心態,卻讓橙紅的生命不斷被糟蹋….大個體需要極大空間,而且在野外生存已久,非常難適應人類的小缸,故完全不適合在人工環境下飼養。

超過10年橙紅總共有8只,每只體色表現不盡相同,可歸納為:
1. 每一隻第一次脫皮都會大掉色
2. 每一隻在大掉色後,於6年後都有回復
3. 但並非每一隻都有回復剛抓來時的鮮紅色
4. 有的期間回復狀況不錯,但體色並非呈現穩定加深加濃狀態,也時也會又掉色一點 最後難免有會因燈光和照相機色差而有不同的表現

總結

這十年(至2019年10月)小橙紅體色是有明顯變淡,不過其健康沒有問題。

總括這多年的案例,加上自己的經驗和C聖的經驗,要飼養橙紅不是不可,但要注意以下(有些和C聖大的總結差不多):
– 選擇細小的個體,拳頭大的個體都很容易死亡
– 食物要多餵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和海產類
– 平日除了洗理排泄物,會拿起牠清除周邊的排泄物,及脫皮後拍照外,其餘時間都不會把牠拿上手
– 新手不應該一開始飼養橙紅,最初可以飼養灰白,有了至少一年或兩年的經驗才開始飼養橙紅

對牠們體色變淡,個人覺得海水最重要,反而UVB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我使用的2.0燈UVB輸出率很低,加上C聖大也沒有使用,到底陸寄居蟹是否需要像爬蟲類般要吸引紫外光強化””骨骼””仍然是未有答案。也有問過成功繁殖幼體上陸的日本飼養者(Nanta),他也沒有使用任何太陽燈。

所以個人覺得海水和食物應該比UVB更加重要。所以排序為以下:
重要性—>海水—>食物—>UVB

個人認為即使細小的橙紅(拳頭以下),脫皮後也是會變淡(大螯背面特別明顯)。但是細小個體適應力較好,所以即使一開始體色仍然會變淡,但在數次脫皮後應會穩定下來,甚至有體色恢復變深的跡象,而且適應過後可以繼續人工飼養。

反之大的個體,因為本身適應力已經差(如外國飼養者也說,可能牠們已經很老),所以在人工飼養下,除了體色變淡,也因適不良到而增加死亡率。

很多蟹友,包括外國蟹友也說這物種應該是相當敏感的物種,實不宜過度干擾牠們,所以如果飼養者本身不能克制的話,也不適宜飼養。

最後分享一些野外橙紅陸的野外短片供參考:

2014時的跟進

2014年12月25日

附圖的文章是來自< Biology of Arthropoda >page 112,內容意思如下: 

「陸寄居蟹的血液濃度範圍變化大,不像招潮蟹和沙蟹那樣狹隘。橙紅陸寄居蟹其血液滲透濃度範圍為102-150%海水(在說野外發現的個體),而待在實驗室中的個體,血液滲透濃度範圍極限是83-220%海水。當給與陸地,淡水和海水選擇時,牠們會花約90%的時間在陸地,比厚紋蟹在陸地的時間多很多。在實驗室的時間,橙紅陸寄居蟹選擇海水的次數較多,但如果個體血液滲透濃度過高,則會選擇淡水(感謝一位蟹友的說明,攝食海水代表血液濃度過低,攝食淡水代表血液濃度太高)。

陸寄居蟹會利用螺殼保存水份(淡水或海水),這些水份可以迅速平衡血液濃度。

橙紅陸寄居蟹一般會在夜間較活躍,因為白天可能會流失水份。橙紅陸寄居蟹通常棲身於離海邊不遠的樹根底下,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補充海水。短腕陸寄居蟹棲息地比橙紅陸寄居蟹遠而有其他的選擇,如果給淡水和海水供選擇,短腕陸寄居蟹會選擇淡水,而且是從很小的水窪裡取得淡水。短腕陸寄居蟹棲身於較內陸的草叢地區、腐爛椰子底下。牠們可藉由躲藏在濕潤的碎屑下獲得水分,生存數個星期。在天然還境下的短腕陸寄蟹,血液滲透濃度是80%海水,其血液濃度比橙紅陸寄居蟹一致。最後這段我認為是橙紅陸寄居蟹養不好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為血液濃度不斷地忽高忽低而使的橙紅適應不良,而C聖大的小個體養活除了環境優良外小個體在長大的過程中對血液濃度的掌控會比較好。」

就這篇文章的內容和幾位蟹友討論過,不同物種的陸寄居蟹,其血液滲透濃度調節確實會有所不同。如果說野外的橙紅陸寄居蟹會因應自己身體的狀況而調節滲透濃度,那可以說橙紅陸寄居蟹大個體在野外已適應了這個調節很多年,如果被抓下來在飼養環境下,一時之間調節控制不同的話,會使其血液濃度不斷地忽高忽低,在飼養下牠們可能在短時間內較難掌這個血液濃度,因而大個體的橙紅陸寄居蟹往往會適應不良,而小個體的的橙紅陸寄居蟹,能早早在飼養情況下長大,從小時候習慣來後,血液濃度的掌控較好,所以會比大個體穩定,在人工飼養下適應力較好。

這個就可能是其中一個解釋其中一個飼養橙紅陸寄居蟹的關鍵,為何小個體(乒乓球球大小或以下)的橙紅陸寄居蟹會比較容易飼養,適應力較好。

以上純屬個人推測。

國內蟹友對橙紅陸寄居蟹掉色問題見解

國內蟹友對此問題有獨特的意見,請看這裏

Comments are closed.